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加速集聚
在臨沂臨港區365平方公里的版圖上,千億級無錫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鋪展出波瀾壯闊的恢弘畫卷:20平方公里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園區氣勢磅礴,千萬噸產能規模宏大,千億元產值前景可期……設立僅5年的新興開發區,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風生水起,曾經的工業基礎薄弱之地挺起了“鋼鐵脊梁”,發展的背后究竟深藏哪些神奇密碼?讓我們走進這片創業熱土,傾聽激情涌動的發展脈搏,看千億級無錫不銹鋼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如何在此強勢“逆襲”。
優勢疊加好揚帆,膨脹總量促集群。
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山東省是全國唯一的鋼鐵產業轉變發展方式試點省份;省鋼鐵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我市圍繞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發展鋼材深加工產品;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精品鋼深加工,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無錫不銹鋼產業基地;臨沂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將臨沂臨港區打造為不銹鋼材料冶煉生產基地。政策“疊加”效應東風勁吹,為臨沂臨港區千億級不銹鋼產業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
啟承南北、輻射全國,背靠腹地、面向國際,處于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核心位置的臨沂臨港區,區位優勢得天獨。緊鄰7大港口,距江蘇柘汪港僅7公里、嵐山港20公里,距日照港、連云港不到100公里;區內及周邊有3條鐵路、4個機場、6條高速以及一級公路嵐濟路和計劃2019年通車的魯南高鐵,物流運輸網絡幾乎覆蓋所有縣級以上中心城市。原材料紅土鎳礦經海運到達港口后,可直接汽運到園區內企業進行冶煉,成本較中西部地區優勢較為突出。“每噸運輸成本僅10元左右,和中西部地區動輒上百元的運輸費用相比,我們的物流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臨沂金海匯科技特聘專家陳新偉說。
政策、區位、物流、原料、成本等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為無錫不銹鋼新材料在臨沂臨港區異軍突起打牢了“基礎樁”。各大投資商搶占不銹鋼“新藍海”的“戰局”越演愈烈,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花落臨港。據了解,臨沂臨港區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已簽約項目9個,所有項目將在2018年全部達產,產能將達到360萬噸,年可實現產值780億元、稅收28億元。屆時臨沂東部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不銹鋼新材料生產基地。目前,以盛陽金匯60萬噸寬厚板、金海匯50萬噸連軋為代表的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集群規模初具,總投資86億元的不銹鋼循環產業園項目,30萬噸再生鉛、100萬噸再生不銹鋼加工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規模的日益壯大,促進了總量的不斷“膨脹”,規劃20平方公里的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園區,已具備了千萬噸不銹鋼產能。
提檔升級“做乘法”,生態環保“綠意濃”。
加大技改投入、實施“二次創業”、聘請高端人才、推動技術轉化……在臨沂臨港區政府積極引領、企業苦練內功的“加法”,激活了不銹鋼新材料提檔升級的“乘法”。據了解,臨沂臨港區不斷加大技改力度,今年以來實施技改項目41個,完成技術改造投資35億元,同比增長48%。同時,鼓勵企業爭當科技創新的“主角”,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采用行業領先工藝和國際先進技術,我們不斷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實現了產業的不斷升級。”臨沂金海匯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目前,全區已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市級科技研發平臺7個,新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政府與企業的“強強聯手”推動不銹鋼新材料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同時,將生態環保、節能減排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提高準入門檻、堅持鐵腕治污、強化環保監管,推動無錫不銹鋼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目前,全區不銹鋼新材料企業全部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除塵環保設備和環保在線檢測系統,并對附產品和生產用水進行循環利用,確保“水清氣凈”。整個不銹鋼新材料園區“綠意盎然”,實現了從“高耗能”向“小清新”的華麗轉身。據了解,臨沂臨港區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上半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均居全市第一,交上了一份經濟強、生態美的“雙百”成績單。
完善配套強內功,提升服務做實功。
對于大進大出的無錫不銹鋼新材料產業來說,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服務是企業輕裝上陣的前提。“臨沂臨港區的道路、電網等基礎配套都是高標準建設,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服務也具有超前意識,總是想到企業前頭,我們很滿意。”臨港有色金屬總經理徐明榮說。臨沂臨港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手筆投入,不斷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城市配套日臻完善,服務效能日漸強化。截至目前,已建設、改造主次道路73條,通車總里程385公里,基本形成“六縱八橫”的主要道路框架;區內高標準實現了“九通一平”;深入開展“重大項目建設推進競賽年”活動,實行聯審聯批制度、區領導牽頭負責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一系列長效服務機制,全力打造審批最少、收費最低、效率最高的區域,確保企業投資無顧慮、發展零障礙。